瑤族蝴蝶歌流行于富川瑤族自治縣、鐘山縣和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及其毗鄰等地的瑤族聚居區。因為在歌的襯字詞中常出現“蝴的蝶”“蝶的蝶”的之類襯詞,故此得名“蝴蝶歌”。蝴蝶歌在每年春季花開的時候歌唱得最盛,曲調清麗優美,宛轉悠揚,悅耳動聽,聽之即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同時,蝴蝶歌唱時發出的聲音如昆蟲翅膀舞動時發出的美妙之聲,故被海內外人士稱為“一支流淌于翅膀上的山歌”。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藝術特色
蝴蝶歌在瑤族二聲部民歌中,用一種叫做“梧州土白話”的方言土語演唱,內容涉及記事、傳情、祭祖、述史等瑤族人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和領域。蝴蝶歌原生態二聲部的唱法,歌手們即興創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的民族藝術特質深深吸引了國內外藝術家、民族藝術愛好者和各方游客。
蝴蝶歌采用二男或二女的同聲二重唱形式演唱,同起同收。它分為短蝴蝶歌和長蝴蝶歌兩類,短蝴蝶歌一般有四句,第一、二、四句均為七言,末字押韻,第三句常加襯詞襯句;長蝴蝶歌又稱“歌母”,多被民歌手用來鍛煉氣息、口舌和聲部,它是在短蝴蝶歌基礎上發展而來,每首歌的第三句可由歌手任意加長,形成長垛句,又稱“雙飛蝴蝶歌”。
蝴蝶歌為五聲調式,其中多宮、徵、商、羽調,歌腔中頻繁出現襯詞,“的”字應用尤多,幾乎每字必襯,使歌曲顯得熱烈活潑,這在中國瑤族民歌中是很罕見的。其和聲音程具有富川瑤族音樂藝術獨有的特點,以大小三度為主,但經常出現長時值的大二度音程,然后解決到同度。蝴蝶歌的代表性作品很多,主要有《情郎下海我下?!贰读魉畾g歌迎客來》等。
瑤族蝴蝶歌聲部結構嚴謹,曲調歡快優美,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民族民間多聲部音樂已發展到了相當水平,具有重要的藝術欣賞和研究價值??梢哉f,蝴蝶歌是瑤族文化多元性的象征,具有珍貴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節日里的蝴蝶歌聲
瑤族唱歌習俗,遺存著濃厚的百越遺風,凡節日趕圩、婚嫁喜慶、禮儀交往等群聚活動,男女老少都喜愛唱蝴蝶歌。
瑤族的傳統節日較多,有“節日多過假日”之說法?,幾逯惺⒋蟮摹岸露薄岸掳恕薄叭氯钡裙潙c日,方圓數十里的男女青年都興高采烈地穿上節日的盛裝趕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則達數千人或上萬人,人山人海,歌聲嘹亮,甚至幾天幾夜歌聲不絕,把村寨變成了蝴蝶歌聲的海洋。
除瑤族的各類節日以外,瑤族兒女上山割草砍柴、開荒耕田種地、下河捕魚撈蝦或是在平常鎮上趕圩的日子里,都是他們傳唱蝴蝶歌的集聚期?!耙愿铻槊健笔乾幾迨⑿械幕橐隽曀?,未婚男女青年戀愛擇偶,常以唱蝴蝶歌來談情說愛、定婚姻。男女之間以歌傳情達意,傾吐愛慕之心,以山歌為媒尋找意中人。無論在何時、何地,瑤家男女雙方如果看到意中人走了過來,他們會采用一主一輔、一唱一和的同聲二重唱形式互相對唱蝴蝶歌。
文化保護
富川瑤族自治縣蓮山鎮政府對瑤族蝴蝶歌的系統化挖掘工作始于上世紀80年代。
2006年,富川瑤族自治縣以蓮山鎮大蓮塘村歌手演唱的瑤族蝴蝶歌為素材,以文字資料和音像資料并用的形式向自治區申請瑤族蝴蝶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瑤族蝴蝶歌得到了更廣泛人士的關注。
2008年,瑤族蝴蝶歌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隨后的幾年來,當地黨委、政府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宣傳、文化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人力、物力、財力等各方面加大對瑤族蝴蝶歌的挖掘、整理、傳承、發展等工作的投入。
2011年6月,落戶蓮山鎮蓮塘村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瑤族蝴蝶歌傳承樓建成交付村委使用。為使蝴蝶歌能夠更完整、更原生態的挖掘和傳承,村委會在蓮山鎮大蓮塘村的民間歌手中選定兩位富有經驗的老歌手作為傳承人,從事蝴蝶歌的展示工作,在青壯年歌手中挑選出4位唱腔圓潤、聲樂功底好的女歌手從事蝴蝶歌的傳唱工作,同時,在村中挑選出4名條件較適合的年輕人為傳承人,從蝴蝶歌的唱法、填詞等方面培養他們作為蝴蝶歌的新一代歌手。
接下來,蓮山鎮將以項目建設為契機、文化旅游為平臺,從文化建設、人才培養、課題研究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化地做好瑤族蝴蝶歌的傳承工作,讓瑤族蝴蝶歌永遠傳唱、并散發出璀璨奪目的民族文化光芒。
?。ū緢笥浾摺桥屮櫋≌恚?/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