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據百色市衛健委消息,近日,多張“廣西百色德保毒王許某某從深圳回德保偷情引發新冠疫情”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在社交平臺上引發熱議,有網友對許某某進行攻擊,稱其為“德保毒王”等,這些言論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經排查,網傳消息不屬實,許某某系回村吃飯時造成多人傳染。(2月8日 南國早報微信公眾號)
在百色疫情暴發之初,微信朋友圈里許先生因偷情成“毒王”的消息不脛而走,許多不明就里的人選擇相信了。許先生的流調軌跡公布后,因他頻繁返回某酒店住宿和欠規律的作息時間,更招來了惡意的謾罵和羞辱。
當官方證實這一切都是謠言時,應該反思為什么未經證實的傳言蠱惑了那么多人,相似的劇情總是一再上演:比如2020年末飽受流言蜚語的“成都女孩”,因工作關系頻繁出入于酒吧,被輿論誤認為作風豪邁行為不檢點,遭受網暴后不得不在社交媒體上澄清;在去年年底的西安疫情中,“某門診部女護士分別與某隔離酒店員工、某大學老師存在親密關系,導致新冠疫情擴散”的謠言廣為流傳,擾亂了公共秩序,傳播謠言的人也受到了相應處罰。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每當疫情暴發之時,總有些因循著蛛絲馬跡編造出來的桃色故事不脛而走,總有些不經甄別就胡亂掃射的網絡暴力雪上加霜。身為流調軌跡被公布的確診病例,難道不是更需要得到善意的關懷嗎?如果輕信了那些“故事性”的流言,不經意間就扮演了網暴者的角色,會給當事人造成或輕或重的傷害。
返鄉后在酒店開房,不一定是為了方便偷情,也有可能是因為暫時沒有固定的住處而已。如果在選擇相信許先生的“桃色新聞”之前,進行獨立思考和理智判斷,或許就不會輕易被謠言帶偏了。
謠言止于智者,尤其是在疫情期間,作為旁觀者要保留一份清醒,與其閉著眼睛以訛傳訛,不如擦亮眼睛辨別真偽,不能幫忙至少不要添亂。不妨留著“吃瓜”的熱情,多關注一線的抗疫動態,為抗疫工作人員點個贊,為抗疫工作建言獻策,都是力所能及的日行一善。